奔樂早在1986年就引進當時最前沿的HT-100材質來制作剎車片,時隔多年,這種材質仍應用在其頂級漁線輪上,可見其剎車性能之出眾。奔樂漁線輪之所以得享盛譽,主要因為它家的進階款往往是同價位輪子中做得最為極致的。在禧瑪諾“攻陷”ICAST之前,奔樂紡車輪連續三年奪得最佳海水輪大獎就是明證。
國內在售的奔樂漁線輪僅6款,基本上是紡車輪,主力產品的價格集中在600-1500元,其中最亮眼的當數斬獲2014年ICAST“最佳海水輪”的決戰二代(Battle II),售價不到700元,而禧瑪諾2018年的獲獎產品TEKOTA則要1000元起步。
相比第一代,Battle II改善了機體涂層質量,并采用不銹鋼密封軸承,抗腐蝕能力進一步提升。專利HT-100剎車片分布在線杯上下兩側,與禧瑪諾的雙碟剎車系統相仿,剎車性能優于市面上的普通產品,拋投時連貫而平穩。整個輪子塑料部件非常少,用料厚實,是不可多得的“誠意之作”。雖然獲得“最佳海水輪”,但其實淡海水通用,如果主攻海釣,建議購買6000型以上。
CLASH是奔樂2015年蟬聯ICAST“最佳海水輪”的升級作品,無論是滾珠軸承數量還是防水密閉性均提升了一個檔次,主齒輪更是采用精密三維數控切割技術制作而成,達億瓦頂級機型SALTIGA的主齒輪也依賴這種技術。此外,CLASH還搭載了奔樂獨家的Leveline剎車系統,出線更順滑,新手拋投也不易纏線。不過1500元左右的售價還是影響了它的普及度,畢竟中國高端漁線輪市場仍然由日系品牌主導,千元以上的輪子釣友更傾向于禧瑪諾和達億瓦。
奔樂最搶眼的漁線輪當然是最高配TRQ二代,售價接近13000元,兩倍于禧瑪諾的旗艦機型STELLA SW,但從資深玩家和專業釣手的反饋來看,TRQ二代的綜合性能未必比得上STELLA SW,更別說超越了。其實TRQ 一代上市時就引起了不少爭議,官方宣稱可釣50磅(約22.7kg)的大物,結果卻經不起29.5磅(約13.4kg)海魚的拖曳,而STELLA SW至今仍保持著250kg的上魚記錄。TRQ二代雖然幾經改良,也斷不可能一飛沖天實現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