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萊前身主要生產銷售玻纖竿,1998年開始擴大生產碳素竿。旗下的“法萊”“法萊中國風”和“中法”品牌,在業內反饋良好,產品銷往美,英,韓,日等國家和地區。
國內廠商出品的釣竿難以跨過500元這個價位,大部分想越界的品牌最后都回歸到了200-300元區間,釣具龍頭光威就是比較突出的例子。相比之下,法萊對市場需求更為樂觀,它家的臺釣竿雖然下探到80元左右,但上限還是比較接近500元,整體來看,主力產品比光威高100元左右。
號稱“百萬釣友參與研發”的般若師二代可算是法萊比較成功的臺釣竿,空心的竿梢設計提升了垂釣時的靈敏度,通過增加手把顆粒和凸點油漆來實現防滑,效果較為顯著。整體來看,細節處理有點笨拙,手把節上用來配重的鉛塊沒有固定,導致響動太大,影響垂釣氛圍。重心靠后雖然能夠快速提竿,但竿子本身過軟,買長竿的話又略嫌重頭,這就限制了釣友沖擊大物的愿望。
與光威一樣,法萊也在溪流竿市場有所布局,望月,印月和御興三款產品均價150元左右,其中印月3.6m款收縮后長度為107cm,已經超出溪流竿“80cm以下”的規定,嚴格來說不能稱為溪流竿。望月和御興在重量上稍高于法萊自家的臺釣竿,但并不會削弱垂釣的樂趣,釣者只需背個小包就可裝下,上山下水皆可暢通無阻,便攜度上遠超臺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