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惠坊一帶全是日料店,中間只有一家格格不入經營著韓餐,這便是五大洋。五大洋老店位于左岸商業街,商業街拆遷后搬至此處。其原本主營韓式烤肉,2018年5月改弦易張,取消烤肉,店鋪重心轉移為刺身和豬蹄。
韓國豬蹄的興起要歸功于移居到韓國的朝鮮大媽,在獎忠洞一帶開店售賣家鄉豬蹄。起初韓國人并不太接受,只有來附近觀看摔跤比賽的人才會買來吃。后來漸漸流傳開來,成為最受歡迎的一道下酒菜。韓國豬蹄主要有醬豬蹄和辣豬蹄兩種,五大洋的主打“王豬蹄”即是前者,選用部位為個小肉多的前蹄加肘子,在老鹵中熬制入味,放涼后再切片。豬蹄入眼不見大塊油星,下口也十分爽脆清淡,絲毫沒有腥膻肥膩感,外皮還透出悠悠藥膳香氣。韓國人的正宗吃法依然是蘸醬包著生菜一口下肚,或單吃就酒也很合適。五大洋還極力推薦菜包肉,即是白切五花肉配生菜,溫熱的五花肉裹住炒香的白芝麻更添香醇。店內有菜包肉加鹵豬蹄的拼盤可選,一熱一冷風味各異,不過厚厚一堆肉看似漂亮,其實第一層下面多為純肥肉或純瘦肉。
很多人來五大洋就是為了尋一口參雞湯,重新裝修后這道菜依然保留。參雞湯是韓國傳統美食,尤其在三伏天,韓國百姓習慣在炎熱的日子里燉一鍋參雞湯食用。制作時需將童子雞洗凈,去除內臟,塞入糯米、枸杞、大蒜、白果等材料,與人參、紅棗一同在砂鍋中燉煮數個小時,燉到雞肉脫骨軟爛,糯米粘稠入味即可。五大洋的參雞湯湯色澄清,呈琥珀色,雞肉飽滿發白,但不夠細嫩,咀嚼有渣,尤其是雞胸部分格外發柴。雞身內部的糯米沒有完全燜熟,呈現為帶有顆粒的米粥,一股生米的腥氣揮之不去,嚴重影響湯頭調味,甚至蓋過了雞肉和藥材燉出的鮮甜氣。
五大洋共有兩層,一層為榻榻米包廂,二層僅有部分散座,經常不開空調,比較悶熱。店內服務人員態度良好,能做到熱情有禮,全程微笑,并經常贈送蔬菜或粉絲類菜品,不過贈送類菜品口味也極其一般。綜合來說,五大洋在取消烤肉后,整體推薦指數下滑不少,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豬蹄一種菜肴。其他菜可以作為配餐點選,但不用抱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