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錄取分數線:
2017年:540
與十一學校有一定淵源,建華實驗初中部部分學生曾經能享受直升十一學校高中部的優惠政策。2007年后,十一學校校長轉至建華實驗就職,繼續延續其教育理念;而新版十一學校則由民辦變為公辦,直屬教委,兩校不再相同,并由此逐漸分離。2017年上半年,建華初中部學生雖在十一學校校址就讀,但已很難享用十一學校的設施資源,未來學校還將面臨牽址。盡管如此,建華實驗一直是北京首屈一指的網紅民辦校,學校擁有“2+4”“3+4”特殊班型,高考成績也總能令人滿意。
2016-2018三年間,建華成績穩步提高,綜合重點本科上線率由85%升至89.5%,2018年文科重點本科率上線率已達100%。建華實驗學校的中招分數線與人大附中分校(No.2)較為接近,兩校相比,建華優勢在于在600分以上、650分以上分段學生人數比例更高,造星能力強,但一本上線率處于劣勢,有兩極分化現象,這與其生源成分有關。
建華實驗學校很少公布參加高考的學生數量,2017年前后,這一數據約為100人-150人,但其中僅有三成至五成學生由中招路徑入校,剩余學生則來自“2+4”“3+4”特殊班型。其實不少優質高中均推出2年初中、4年高中學制安排,建華實驗校的特殊之處則在于“特殊班”學生無直升特權,均須參加中考,篩選過程較為公正。特殊班對建華成績又很大貢獻,其重點本科上線率通常接近100%,600以上分段、650以上分段學生比例高于北京高中平均水平,也優于本榜單其它高中數據。
人大附中偏好聘用高學歷人才擔任教師,在民間輿論引起轟動,近幾年建華實驗學校學校似乎也沿用了這一理念。學校宣稱中學部持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接近36%,僅2013-2015年就簽約66名博士。不可否認,建華實驗學校教師團隊流動性高于公辦校,但其管理模式較為成熟,師資穩定程度優于其它民辦學校。
建華實驗學校自稱是首座建立“人生教育中心”的中學,其內容包括人生規劃、三觀建設等,某些家長對此持保守態度,認為灌輸意味濃。另一項變革則體現在課制方面,高中部于2015年10月施行“分層教學,走班上課”,班級規模也被壓縮到10-30人,課時長短也不固定,除走班之外,還有自修、探究等多種授課模式。十一學校、北大附中等名校也采用相似教學方式,自律性較好的學生通常有上佳表現。
建華實驗校在活動方面顯得有些“正統”,學生們多會造訪山東、陜西、江西等地,游覽紅色文化旅游路線或傳統文化旅游路線。2017年前后,高中部也曾推出廣州深圳游覽路線,但依然不忘初心,宣稱考察改革開放成果,整體而言,其游學活動說教性較強,這也是北京不少中學的共同特征。
校舍面積有限,有住宿需求的家庭最好提前咨詢,住宿為約為3000元/學期。此外,建華新校區尚未完工,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選擇走讀,高中部周一至周四17:30放學,周五則提前至17:00。伙食方面則采用自助餐,并已經歷數次整改,優于北京民辦高中平均水平,絕大多數學生對菜式風味表示滿意,就餐費用則按午餐、午餐和晚餐、住宿餐三檔劃分,每學期費用約為2000元-4800元。
人均費用:31000元起/學期